我們身處的時代是主再來之前,萬物復興的末後日子。

使徒行傳三章21節

天必留他,等到萬物復興的時候,就是 神從創世以來、藉著聖先知的口所說的。

也就是眾先知所預言的都會成就,都會恢復到神起初創造的目的和狀況。

從現實來說是非常不可能,周遭的環境,黑暗的國度,如同巴比倫的黑洞,要把我們教會及基督徒都吞滅了,但黑洞的對立面,正如同星雲的系統,是發光如恆星般,整個星雲體系美麗、璀璨、次序並擴增中。

但以理書十二章1-3節

那時,保佑你本國之民的天使長(原文是大君)米迦勒必站起來,並且有大艱難,從有國以來直到此時,沒有這樣的。你本國的民中,凡名錄在冊上的,必得拯救。睡在塵埃中的,必有多人復醒。其中有得永生的,有受羞辱永遠被憎惡的。智慧人必發光,如同天上的光;那使多人歸義的,必發光如星,直到永永遠遠。

黑洞是個可怕的吞噬系統,但星雲則是神所創造永恆的系統。

基督是永恆萬有的中心(以弗所書一章10節),而基督的身體新婦則是治理萬有的生態系統,充滿在萬有宇宙中(以弗所書一章22-23節),如何恢復初代Ekklesia的系統呢?我們回到使徒行傳看看初代教會是如何形成Ekklesia的生態系統的。

一、恢復大衛會幕

彼得和約翰的禱告班次是下午三點鐘的(申初),初代教會無論是五旬節馬可樓的禱告(二章)、美門口的禱告(三章)、設立執事的禱告(六章)、掃羅的禁食及亞拿尼亞為他按手禱告(九章)、哥尼流申初的禱告,彼得午正的禱告(十章),為營救彼得的馬可家通宵禱告(十二章)、安提阿教會的禁食差派使徒(十三章)…

唯有多方不住的禱告,禁食的禱告,班次的24Hrs/七天的禱告,開啟天門才能引進屬天聖靈超自然的運作,有了禱告,有了神蹟奇事,就會有大量的人信主,於是才有生活、經濟等生態系統的需求

阿摩司書九章11-13節

到那日,我必建立大衛倒塌的帳幕,堵住其中的破口,把那破壞的建立起來,重新修造,像古時一樣,使以色列人得以東所餘剩的和所有稱為我名下的國。此乃行這事的耶和華說的。耶和華說:日子將到,耕種的必接續收割的;踹葡萄的必接續撒種的;大山要滴下甜酒;小山都必流奶(原文是消化,見約珥三章十八節)。

二、恢復大衛國度系統-天國的政治、經濟七山系統

以色列人如何得以東所餘剩的,和所有稱為主名下的國?

為何猶太人在全世界引起如此巨大的反猶主義?為何共產主義的起源馬克思是猶太人?許多銀行家族及科技大亨都是猶太人?他們有極高的天賦,卻是服務於巴比倫的系統,無論是共產主義或是資本主義,同樣為何猶太人擁有妥拉,卻是最抵擋基督信仰的族群呢?因為宗教所形成的罩子使他們不認識耶穌就是彌賽亞。

同樣全世界200兆美金的財富55%掌握在基督徒或基督信仰的人手中,為何全世界仍在戰爭和貧窮、財富不均的狀態中?原因是我們雖然得救,仍然活在外邦的國度,而非神的國度中。

那麼什麼是神國的系統?讓我們用最近我們所研讀的《經濟覺醒》來分享神國經濟體系的重要性。

近年來,受到全球化的影響,各國經濟互聯互通,但是我們也越來越發現,世俗經濟體系中的諸多弊端。上帝在聖經中為以色列人設計的經濟體系,提供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思考模式。上帝經濟體系以愛心和公義為基礎,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強調社會責任感,而不像世俗經濟中強調個人財富的累積。

上帝經濟體系強調愛心關係

上帝經濟體系強調人與人之間應以愛心關係為基礎,而非市場交易關係。在聖經中,我們常見到上帝指引以色列人需以愛心方式互相幫助,例如免息放貸、禧年減免債務和免販賣土地等法律。這些措施目的在保護弱勢族群,以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。相對的,世俗經濟強調交易關係,注重個人利益最大化,缺乏對社會弱勢族群的照顧。

上帝經濟體系強調公平分配

聖經中的十分之一法和禧年等法律,強調經濟利益的公平分配。例如每年必須將當年收成的十分之一獻給上帝,禧年必須放棄債務還款和歸還土地等措施,目的在於打破貧富差距,促進社會經濟的均衡發展。相比之下,世俗經濟強調個人利益最大化,但忽略貧富差距問題,造成社會不公。

上帝經濟體系強調成就以外的成功定義

上帝經濟體系強調,成功不只看個人財富的累積,更看個人如何在社會中貢獻經驗與才能,給予他人幫助。相對之下,世界經濟強調個人成就感和經濟收入作為唯一的成功定義,易造成個人主義和貪婪。

小結

上帝經濟體系以愛心和公義為基礎,注重社會責任感,強調公平分配與弱勢群體保護,定義成功不只看經濟數字,此一思想若能在現今社會中落實,將可為我們的經濟體系注入新的氧氣,促進公平正義,建立和諧社會。

因為沒有使徒的教訓不會有天國的文化,沒有天國的法則和系統便沒有天國的經濟。

使徒行傳二章41-47節

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。那一天,門徒約添了三千人,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,彼此交接,擘餅,祈禱。眾人都懼怕;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蹟。信的人都在一處,凡物公用,並且賣了田產、家業,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。    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裡,且在家中擘餅,存著歡喜、誠實的心用飯,讚美 神,得眾民的喜愛。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。

使徒行傳四章31-37節

禱告完了,聚會的地方震動,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,放膽講論 神的道。那許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,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,都是大家公用。使徒大有能力,見證主耶穌復活;眾人也都蒙大恩。內中也沒有一個缺乏的;因為人人將田產房屋都賣了,把所賣的價銀拿來,放在使徒腳前,照各人所需用的,分給各人。有一個利未人,生在塞浦路斯,名叫約瑟,使徒稱他為巴拿巴(巴拿巴翻出來就是勸慰子)。他有田地,也賣了,把價銀拿來,放在使徒腳前。

從世人的眼光來看這樣的烏托邦不可能成功,但初代的Ekklesia就是如此行,而聖經應許主再來前這些都會恢復。

三、透過天國經濟的生態系統,落實Ekklesia治理萬國的使命

1.從小做起

我們可以從104的養雞模式學習,結合政府國發會、原民會及展望會,研發國度養雞生態網絡。

2.透過Erom健康產業,結合營商宣教、十億靈魂豐收

3.透過3085好一點平台建構點數交換平台,新零售

4.提供閒置資產、技術、人才、人力、國度基金,無息貸款,新投方式建構經濟加速器。

5.跨國(印度、中東、烏干達)建立天國經濟生態系統

6.找到中華民國台灣的利基產業,發揮使徒性國家恩賜,建構華人Ekklesia的生態系統(如熊本、鳳凰城)

四、夢想、熱情、使命與紀律,開啟命定

夢想:神是夢想家,使用我們的夢想釋放我們的想像力,創造從想像開始

熱情:我的渴望與野心順服於神,就提升為敬虔的熱情

使命:異象+神的話啟動信心、化為行動、完成使命

紀律:定睛在標竿,諸事節制、操練,品格轉化、跑完賽程。